化隆是一个以回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,县内回族聚居最集中的是加合、黑城、德恒隆、石大仓、巴燕等乡镇。
据《化隆县志》记载:化隆回族的源流最早可追溯到唐代,元代迁入最多,嗣后在明、清至民国年间又逐步迁入,其来源有:
一,唐朝与西域贸易交往中,有些阿拉伯人和波斯人,通过西宁经商,至化隆置产垦居,这些西域人能歌善舞, 将其具有浓郁西域风格的歌舞流传于此地。
二,西域亲军定居。十三世纪初,蒙古铁骑西征,从西域带回大批“西域亲军”及其家属,还有随之而来的商贾、工匠、传教士等,被安置在甘、宁、青地区驻守屯垦。
三,南京市珠玑巷移民入居。因触犯皇室,被发配至青海,辗转一、二百年后进入化隆定居。
四,明清年间,为逃荒避难从外地进入化隆定居者为数较多。历代王朝实行“屯耕移民”政策而迁入。不论军屯或民屯,移民定居的户籍中有一部分回族,至清代雍正初年,从山西、陕西等地迁来大批回族在化隆筑城实边,屯耕屯田。清同治、光绪年间,两次回族反清斗争失败后,一些人避居化隆。
“经过数百年的分化组合、承袭演变,基本实现了中国化、本土化,由寄居到定居,人口数量已相当可观,而且具有了相对集中的地域和共同的经济生活,并选择以汉语汉文为主作为交际语言文字,以伊斯兰文化为核心,从而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素质和风俗习惯,为回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。
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